背景
吕西斯篇(Lysis)谈论的是友情的问题。在柏拉图对话录中似乎友情和爱情的界限不十分明朗。在我看来,但从关系上看,爱情无非是需投资然后负责任从而更加亲密信任的友情,许多性质都可以互相套用,因此在讨论上没必要分开来说。我相信对话录中的友情是一种广义的两人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包括爱情,也可以囊括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
内容
这是苏格拉底和一些年轻人的轻松对话,苏格拉底为老不尊的调侃吕西斯——他的父母特别爱他,一定允许他做所有他想做的事,答案是非,比如驾车仆人都比自己权力高,吕西斯表示有可能是自己还未成年,苏格拉底说他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有很多自主权,延伸出来人们倾向于把事物交给内行的人做(听说咱们国家学术圈还真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擅长什么,不会有人允许我们自由行事。那么交朋友的本质会因为毫无用处的事情吗?(答曰不会)反之,拥有知识会使所有人爱上这个人,因为他是有用的。
吕西斯估计被问懵逼了,让苏格拉底去祸害他的挚友梅涅克塞努。对话太复杂,观点较多,最终还导致了非常变态的矛盾,所以说细节还不如读原文。不如总结如下:
- 爱与被爱,谁是谁朋友?若互为朋友,那么被爱的人可能恨爱的人,朋友是敌人。若只有互相爱,才互为朋友,则孩子有可能恨父母,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若爱的人是朋友,那么很多人是爱他们的人的敌人,导致敌人就是朋友的悖论。反之,被爱者是朋友也可以导致相同结论。我认为这段对话非常拉垮,只要认定父母不一定是孩子的朋友急解决所有矛盾——结论:互爱者互为朋友。
- 同类是朋友?坏人和坏人在一起敌意增大,也许可以解释为坏人不同类,好人同类互为朋友。但是好人是自足的,不需要任何东西的,也不需要从同类中获得什么,不喜爱同类的任何东西,成不了朋友。另外歌手互相嫉妒,陶工互相竞争,倒是病人爱医生,穷人爱富人,冷的爱热的,似乎对立者反而是朋友——同样引出奇怪结论:敌对的事物是友好的。
- 既然好坏不能搞定友谊,苏格拉底加了一种新的调料——不好不坏:不好不坏的是美的和好的朋友(苏格拉底这种屌丝的做法在诸子百家看来估计是难登大雅之堂了)。既然没人跟坏的做朋友,同类的无法做朋友,那只能是好的与不好不坏的做朋友。这样能解决病人医生的关系——身体不好不坏,疾病使之趋向于坏,因此需要医生的好。
- 不好不坏的事物由于坏的出现而对好的事物产生友谊。然后进一步考察——病人是医生的朋友的原因是健康,那健康作为他的朋友的原因是什么?这就必定导致一个朋友关系因果链,最终导致一个最终原因,任何友谊都是由于这个终极原因而成为友谊。
- 即使坏消失了,欲望依然存在,口渴的人需要水,这也是爱与不爱的原因之一。两人爱是因为对方有本性上他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要本性上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则必定要爱。
- 由于同类不是友谊,相属是友谊,则同类和相属有区别。但是好只能属于好,坏只能属于坏,不好不坏只能属于不好不坏,似乎相属和同类又是一样的,导致彻底的矛盾。
我的思考
几个有意义的探讨的问题如下:
- 友情的对象:爱者还是被爱者为友。友情这个词本身就是描述双向相同的关系,因此我认为由词汇发明的初衷来看应当是互爱者的关系。
- 友情对象的性质——好的爱好的没有动机,谁爱坏的谁傻逼,因此苏格拉底搞出一个不好不坏。其实这是个很好的启示——纯恶纯善之间没有交流和友谊的动机。其实苏格拉底有不止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不好不坏爱好的,但好的不爱不好不坏的呀,所以双向的爱依然无法形成。对于最后欲望作为一种不好不坏的原因的解读似乎能解决这个问题——友情是不好不坏的之间的关系,然而不好不坏又似乎属于同类。
其实直觉上友谊很简单,我缺苹果有香蕉,他缺香蕉有苹果,互相满足便是友谊。因此,用不好不坏来评价这种状态依然是犯了单一维度的错误——一个人在拥有苹果的维度上是好的,但是在拥有香蕉的维度上是不好不坏的。因此不好不坏并不是一个固定维度的相同区间,而是存在至少一个维度分别是好的的子空间,因此不可以说两个不好不坏的东西是同类。
当然还是有一定启发的,从单一维度看有一方是好的,而另一方是有药可救的。同时在不同维度上双方有交换的筹码。这使得很多问题引刃而解:
两个优秀的人在一起会成为朋友吗?如果同质化严重,思维方式、生活经历完全一致,则很难成为朋友。可能夫妻处久了容易没感情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夫妻也应当去走不同的生活道路,才能维持长期的友谊。
性格互补的人适合结婚或成为朋友?如果我比较有耐心,对方没有耐心还觉得我墨迹,那这不叫互补。要么就是我墨迹,要么就是他没耐心,存在一方是坏的,那这件事就搞不定。只有不好不坏的存在——墨迹的人有心追求效率,不耐烦的有心追求耐心,才能形成不好不坏与好之间的良性友谊关系。
总结下来,我认为单方向的爱仅存在于不好不坏对好中,而友谊在于双方在两点分别是好的与不好不坏的时候发生,这种状态也就是本性上相属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