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对话录——智者篇

Catalogue
  1. 1. 二分法
    1. 1.1. 智者之于钓鱼
    2. 1.2. 智者之造象(Appearance)
  2. 2. 存在与虚假
    1. 2.1. 非存在的困惑
    2. 2.2. 五个型
    3. 2.3. 非存在=不同+存在,非存在是一种存在但不同于存在
    4. 2.4. 思维的虚假
    5. 2.5. 智者的最终划分定义

二分法

智者篇(Sophist)讲述了几个问题,一方面定义了什么是智者,二方面给出了考察定义的基本方法,三考察了什么是真实和存在。在此篇中,柏拉图借用Elea Stranger(客人)的口吻来阐明了这些观点。

智者之于钓鱼

怎么定义钓鱼?

L1 有无技艺(有)-> L2 有无创造(无,获取而非生产)-> L3 是否自愿(否,征服而非交易)-> L4 是否明着来(否,猎取而非争斗)-> L5 猎取对象有无生命(有,猎取动物)-> L6是否水生(是,猎取水生动物)-> L7网捕还是打击(打击)-> L8钩鱼嘴还是叉鱼身(钩鱼嘴)->这就是钓鱼。So Easy!

智者在这个划分逻辑下应该怎么搞呢?

都是猎手,猎取对象有了分歧。从这划分智者的定义:

L6 是否水生(否)-> L7-2 是否驯服(是)-> L8-2 是否暴力(否,说服而非武力)-> L8-3私下还是公开(私下,收礼奉承)-> 这就是智者。

智者在更上层与钓鱼存在分歧:

L3 是否自愿(是,交易)-> L4-2 馈赠还是出售(出售)->出售自己还是别人的产品(别人的)->用于身体还是灵魂(灵魂,非粮食商人)->是否关于美德->(是,非艺术商人)->智者

还有更上层的分歧

L2 有无创造(有),L3-2 因此无论出售的是否是自己的美德知识,都是智术。

L4 是否明着来(明着来)-> L5-2 竞争还是打斗(打斗)-> 身体还是语言 (语言)-> 费钱还是赚钱 (赚钱)-> 智者

可以看到,智者对于钓鱼,他的划分在L2/L3/L4/L6四个层面都分叉,但其中分叉的某个叶子节点又都指向了智者,这就麻烦了。

智者之造象(Appearance)

奴仆干的事情是筛、滤、簸、打,是划分。再来考察智者!

L1有无技艺(有)-> L2-2 是否为区别的技艺(是)-> 分开相似的还是不相似的(不相似的,净化)->身体还是灵魂的净化(灵魂)->净化邪恶还是无知(无知,净化无知是教育)->温和的教育->但这仍不是智者!这个划分正是许多人对智者的误解。

本质原因,智者不同于钓鱼者,钓鱼者是浅层的可以通过感官体验并直接区分的概念,而智者有多重不同的表象,将其本质埋藏的很深。按照表象的划分往往出现多个树枝,树枝中又都含着智者。

不可以用可感的特性来划分智者,客人从直觉中重新看到智者的本质——智者之所以啥都懂,是因为他用单一形式的技艺生产一切事物,是一种对真实事物的模仿。

L1有无技艺(有)-> L2 有无创造(有)->生产存在、真实(being)还是象(appearance)

存在与虚假

非存在的困惑

但是真实和象究竟区别是什么?象之于真实似乎是非存在,但非存在存在嘛?存在的话他如何是非存在(克拉底鲁篇),存在的话那生产象也就是生产存在;如果说存在就是以某种方式被感知,非存在就是存在的反面–即完全不能被感知,那被思考的非存在是一种感知,它如何就是非存在?因此,智者得以隐藏于真实中。具体困惑总结为下:

我们不能有意义的表达什么东西非存在,因为非存在什么都不指代。237b-c
我们也不能说“非存在”,因为在说的时候“非存在”已经作为“一”而存在。238a-c
和非存在相关的话皆不可说,若一句话是虚假的,则它不存在,怎么是一句话。238d-239c
智者说的都是存在,而非不存在。
客人提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认为不能存在的东西在某些方面是具有存在的。

五个型

客人分析了五个型——变化、静止、存在、相同、不同。

存在(真实)的定义——对可感知事物发生影响。248c

但影响意味着某种力量,我的理性感知到某真实即发生了变化。巴门尼德/柏拉图早期,认为存在是静止(巴门尼德篇),因此客人推翻这种观点——真实可以是静止或者变化的。因此,真实是不同于静止和变化的第三个型。

相同和不同也是互斥的,他们以和“真实不同于静止”同样的理由不同于静止和运动,是第四和第五个型。

非存在并非对立于存在,而是与存在不同(257b)。例如不美不一定是丑,他只是达不到美。不美是一种不同于美的型,非存在是一种不同于存在的型,其型本身是一种存在(例如空集是一个空的集合,但空集本身是一个存在的集合)。

结论——种类有些互斥(静止运动),也可以相互融合(不同+存在)。

存在和不同可以融合于所有种类。不同分有存在而存在,而它并不是存在本身。例如:

非存在=不同+存在,非存在是一种存在但不同于存在

存在 $E=${$e|e \text{ influences the universe}$}

非F ($\neq \mathcal{F}=${$e|e\notin \mathcal{F}$})具有存在,例如F是美,则非美可以影响世界,属于存在。若F是存在,那么非存在包括一些稀奇古怪的statement,例如
$1=2$。1=2本身不影响世界,因此不属于E。但是{1=2}影响世界,因为相信它的人由于这个错误的意见影响了他的行为。这是我得出的数学表达
$\neg E \in E$ does not imply $\neg E \cap E \neq \emptyset. \neg E \cap E = \emptyset.$

客人反对智者认为“不存在的东西存在”的本质思想,是想说明即使拥有不真实的信念本身是有影响的,但不代表其信念指代的不真实事物本身对世界有影响;正因为其事物本身没有影响才确实是不真实的,并无矛盾之处。

思维的虚假

思维本质上就是陈述句——“我坐着”是真的,“我飞着”是假的。但具体来说,“我飞着”是如何假的呢?换句话说,如何认识“我飞着”不存在于一切影响宇宙的事物呢?

首先,客人强调,要认识到思维的本质是——“subject + predicate”,主语加修饰。而判断是否为真的前提是固定主语,判断修饰语的存在性。例如“我飞着”,很显然这个“我”指的就是黄经纬,陈述句考虑的并非主语是否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坐着的我”正在打字写文章,并影响世界,而“飞着的我”不同于真正影响世界的“坐着的我”,因此它不同于存在,是非存在,因此”我飞着“不存在,认为”我飞着“的人有虚假的认识。

智者的最终划分定义

L1有无技艺(有)-> L2 有无创造(有)->神的创造还是人的创造(人)->生产存在、真实还是象(象)->是否借助工具(否,模仿)->模仿时是否认识事物本身(否,无知识)->他是否诚实(否,他知道自己不认识或不在乎)->是否在公开场合下模仿->公开场合为政治家,私下为智者。(这里对于政治家的分类是错误的,从而引出《政治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