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二)

Catalogue
  1. 1. 证明的追求
  2. 2. 知识的反例
  3. 3. 问题的种类
  4. 4. “是什么”与定义
  5. 5. 原因的划分
  6. 6. 科学的发现(99b15-100b19)

证明的追求

证明应当追求普遍性、肯定性,以及正向第一三段论,而非特殊、否定、归谬的三段论。(85a14-19)

普遍性:因为若适用于普遍论证,则一定适用于特殊论证。普遍的真实性不少于具象的特殊。普遍更具有原因的性质。这个原因不再依赖他物。它是永恒的。知道普遍则知道更多。(85b6-86a31)

肯定性:肯定拥有最短的证明。双否定无三段论。否定是对肯定的否定,因此肯定在先。肯定具有本原的性质。(86a32-86a39)

正向证明优于归谬法:更为可知和在先的前提出发,证明能够更直接的让我们了解本质。(87a1-30)

解释:世界本无优劣,证明也无更正确的说法。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几点,其实是说明虽说证明都对,但有一些证明更值得追求,因为它更能使我们掌握知识。例如掌握普遍就掌握了全部的知识,掌握肯定就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进行三段论的进一步推演结论,正向证明则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本质原因。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是华为天才少年,最近因为一篇新闻稿遭到大家的质疑。网友们这就是在做否定的证明题,即使你证明了“否定”的性质,也带不来什么好处,也没有让搜索的模型更加智能化。相反,如果你不要老是否定别人,而把精力都放在做肯定的证明题——例如如何做能更好的搜索智能化的模型,这比否定别人的工作更令人敬佩,因为它实实在在的给我们人类带来肯定的知识和价值。

同时关涉事实和根据的知识,比只关涉事实不关涉根据的知识,更加精确值得追求。(87a31-37)

知识的反例

偶然的因其非必然所以非知识(87b19-26),感官获得的因其特殊而非普遍的所以非知识(87b27-88b29)。(个人认为还是在说科学不同科这个观点)

知识不是意见,意见是对非直接非必然的前提的断定,知识是普遍必然的断定。(88b30-89b9)

问题的种类

  1. 发生了什么——事物的属性是什么。注:属性、事件是第一信息,来自感官。
  2. 为什么发生——感官接受到的事件,除了事件的性质,自然再问它的原因。
  3. 我想的东西存在吗?——感官和理性最终形成思维中的实体,这个实体在现实中存在吗?
  4. 存在者的本质是什么?——确立了实体的存在,就要进一步问这个实体的本质是什么?
    解释:1. 发生了什么:太阳日复一日升起。2. 为什么发生:天体运动遵循万有引力规律。3. 万有引力规律存在吗?——根据多年观察,从未失败,它切切实实是个规律。4. 规律的本质是什么?一种人类必须遵从和认可的恒定的东西,这也是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掌握的。

这四种问题,只是在寻找一种事物的中词。要解释发生了什么,就是寻找中词。进一步涉及原因的解释,相当于寻找事实发生的中词。感觉对象直接获得中词,则无需解释原因,否则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我们理性认可的原因。(89b23-90a33)

“是什么”与定义

定义并不拥有证明的知识。通过归纳法了解的属性,也不是通过定义认识实体可了解的(90a34-90b18)。本原的事物可定义不可证明,非本原的事物可证明不可定义,他们互不包含(90b19-91a13)。

“是什么”无法通过三段论证明。若要证明AaC,则必须通过三段论AaB, BaC -> AaC,则必须证明BaC。因此最初的是什么在有限三段论的前提下无法证明。

“是什么”无法通过归纳法,因为归纳法不必然。(91a14-91b12)

“是什么”也无法通过划分法(《Sophist》《Statesman》)进行严格的回答,因为划分无法证明不对本质进行错分或漏分。划分和归纳法类似,可以给我们提供部分知识,但并不能提供原因。例如人是可朽的、有足的,等等,却没有解释他们的原因。(91b13-92a33)

“是什么”是通过定义给出的,但需要证明其存在(92a34-92b25)。下定义就是说明名称的意义,但只有进一步证明该表述存在,才能使一个合理的定义(92b26-92b38)。我们定义事物“是什么”的知识依赖于对其存在的了解。(93a1-93a28)而存在的了解,就是原因的解释——火的猝灭产生雷。(92a29-93b14)

原因的划分

  1. 力是什么?力是使物体运动改变的原因。(通过更让人理解的型来定义,例如这里我们知道运动和改变)
  2. 力是什么?力是物体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其来源进行定义)
  3. 力是什么?力是电子相互作用、由质量物体的吸引等四种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直接原因)
  4. 力是什么?力是空间扭曲的产物。(根本原因)
    定义要么来自于更加易懂的定义的描述,要么来自于其存在的产生过程,要么来自于它存在的直接原因,要么来自于它存在的根本原因。94b19-99b14都在介绍这几种原因的具体案例。

科学的发现(99b15-100b19)

如何从日常经验生活中认识本原和得到科学知识呢?亚里士多德在最后指出这个顺序:感官->记忆->经验->知识,可见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纯粹的理性主义者,他同时也是经验主义的人——描述和固定下科学体系,靠的是理性的科学体系;而科学发现,靠的是经验和灵感,不是三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