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论题篇(一)

Catalogue
  1. 1. 推理
  2. 2. 论题的谓项
  3. 3. 论题的选择和论证
  4. 4. 语词含义

《论题篇》(Topics)的目的是讨论一种通用的探索方法,用以对任何普遍讨论的问题进行推理,并且达到逻辑自洽。(100a20-100a25)

推理

推理是一种根据一些假设的前提出发得出的必然判断。从《后分析篇》,我们知道如果前提是本原(无需证明的真理),那么推理便是一种证明。与此相对的一般的推理,其前提来自于普遍或先哲的意见(例如公共场合不该喧哗,应该给老人让座)。与一般的推理相反的则是有争议的问题,例如中国人就不该去美国定居。因此,从前提不同,可以导致四种不同的情况。(100a26-101a19)

前提 本原 普遍接受的意见 有争议的命题 错误的假设
结论 证明 推理 有争议的推论 错误的结论

学习推理有三种作用——提升智力、学会交谈、沉淀知识。

学而不思则惘,推理就是一种最本质的思考的过程,因此大脑的推理提升智力。同时,由于内心逻辑鲜明,就能自信的与别人交谈,能更好的相互取长补短,由于逻辑自洽,便可以去除自身信念中虚假的成分。并在拥有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101a20-101b11)

推理所涉及的是命题和问题,如前提是一个命题,而希望研究所得出结论的是问题。原子命题(《解释篇》)所涉及的是用某种东西描述某一主体。用以描述主体的可以是主体自身拥有的特性,偶然拥有的性质,以及主体所属的种类,特性根据是否是他的本质又可分为是否为定义,因此用于描述事物的方向有四种(101b12-101b34)

  1. 定义(definition)
  2. 特性(property)
  3. 种(genus)
  4. 偶性(accident)

论题的谓项

定义是揭示物体本质的短语。一个莫名其妙的单词不是定义,但是显示出相同和相异本质的语句也可以是定义——变化是美,知识不是感觉,因为他们为讨论提供了充足的前提和基础。(可见,定义就是一个反应本性的闭包,本性根据讨论的事物要求严格性并不一致,因此论题的定义和证明的定义有不同的严格程度)。(102a1-102a16)

特性与物体强绑定,但不是物体的本质。例如人会说话,会说话的是人,两者可以互换;但并不是说哪天一只鸟会说话了他就可以做人了,因为决定一个动物是人的并非是否会说话。(102a17-30)

是能够体现不同物体所具有的相同本性的概念,例如鸟和人不同,但都是动物,动物是他们的种。物理学和化学都是自然科学。但科学和动物就完全是两码事。这与《后分析篇》中用以形成证明的逻辑线也无法跨种,可见种是共性的集合,而不同种形成了所讨论范围内完全的互斥性。(102a31-102b3)

偶性就是偶然属于主体的,例如我在写知乎。这在《范畴篇》里就已探讨过。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两个“偶性”的定义方法,一种是否定的(非特性、种、定义),一种是肯定的(可以拥有也可以不拥有该性质),他提倡第二种,正如他提倡追求第一格三段论(《前分析篇》)和演绎法而非归谬法的证明(《后分析篇》)。(102b4-102b26)

不仅是特性、种、偶性,定义也可能犯错,当我们在问题中发现所描述的特性无法属于被定义物,这个定义就有可能被推翻。可见,定义往往来自于特性、种、偶性,但依然应当分开对待,因为混在一起很难分析。(102b27-103a6)

相同(sameness)指的是属、种、数的相同,而相同就意味着一系列特性的共有,例如我和爱因斯坦同为人,我和猪同为动物。而数上的相同体现在同一,正在知乎写《论题篇》的人和黄经纬相同,因为他们指向了同一个存在。从《范畴篇》的实体来看其实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数的相同体现的是第一实体的相同,属和种则是更高层次的实体层级的相同。(103a7-103a37)

通过相同进行逐一命题的考察总结,便明确他们同形成于定义、特性、种、偶性,从而拥有归纳。但另外,推论也可以从演绎法获得。(103b1-103b19)

这四种术语细分下来便是十类范畴(本质、数量、性质、关系、何地、何时、所处、所有、动作、承受)(《范畴篇》)。(103b20-104a1)

论题的选择和论证

辩证的命题是多数人或贤哲所认可的意见,或者与其相似或相同的意见(104a2-104a37)。辩证的问题就是值得探讨的,他引人去选择、引人得到真理和知识,或者直接解决问题(104b1-104b18)。论题是贤哲与一般意见相反的问题,更加值得考究(104b19-28)。仅当我们产生分歧,且不是毫无了解的问题才可作为论题(104b29-105a8),才值得考究。

论证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归纳更直观和为人接受,推理反驳则更有力(105a9-105a17)。

论证的手段有四个阶段——提出命题,区分多层含义,发现区别,寻找相似性。

命题的提出应当遵循普遍性认可的基础出发讨论,例如相似于接受的命题,普遍相反的对立命题,文献,以及真实出发,分类讨论,注重相反的意见。(105a33-105b17)

命题分为伦理的、自然哲学的、逻辑的。伦理的可能没有精确证明,但仍应当从真实性和普遍性原则出发,进行划分讨论。(105b19-36)

语词含义

语词的多层语义的确定可以通过相反者是否多重可能(包括词性、句子、矛盾命题),形容的主体的种和属是否多样,以及他们的反义词的相反者是否多样。(106a1-106a35)

在语言进行复合和比较时,需要确保语词所描述的没有种差(106a36-107b37)。

总之,要考虑种内的关系,具体而言是种内相反相似的关系;同时不同种间事物的关系可能存在相似性(108a1-108a16)。考察差别对于推理有用,考察相似对于归纳有用(108a37-108b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