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写作与哲学

此文用于分享一下一个老博士的科学写作经验。本博士写作水平只能说是将将及格,因此不敢舔着脸好为人师,此文仅当做一种信息交流,以供后来者扬弃。场面话言尽于此,下面我将正式从头到尾讲讲我的心得。

哲学原则

最初尝试科学写作的人,也大致了解文章分为abstract, introduction, related works, approaches, experiments, (optional) applications, conclusion 这几章。但是具体写起来,科研小白们,包括我自己一开始,都是一样无从下手的。经过这么多年混下来,终于初悟此道。

一个科研小白,最常用的思维是线性而非层次化的。因此,他对于项目的理解往往是我干了A所以有a,然后干了B所以有b,然后我又干了CDE,最后我的系统是ABCDE,发现厉害了。然后谈related work,ABCDE是related work,了事了。对,你是厉害了和了事了,但听者什么也没学到。一个好的论文,原则是用最少的文字最精准的传达关于项目的知识。

小白可能不服气——我都说了ABCDE了,该说的都说了,不然你让我怎么描述知识呀?!这时,我极其想给他推荐几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过我就简单搬运一下: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伊安篇

背景

伊安篇(Ion)大概讲述的是伊安这个人感觉自己很牛,谈论荷马比谁都懂,苏格拉底坏到了极点,用极其夸张的方式将其捧杀。

内容

苏:你只熟悉荷马,还是同时熟悉赫西奥德等?
伊:只熟悉荷马,够用了。
苏:荷马和赫有谈到同样的案例。荷马解释的更好?
伊:(早知道你想阴我)如果他俩说的一样吗我也把她们解释的一样。
苏:他们都谈到占卜,如果你是占卜家,那能对于两者的不同解释的好。那么为何你只会解释荷马,而非其他诗人,考虑到他们的题材完全一致(战争、善恶、神话)。
伊:虽然主题相同,但方式不一样,荷马的方式好。
苏:谈论数时,数学家最能区分好坏。谈论食物时,营养学家最能区分好坏。考虑到诗歌,你能辨别荷马比别的人在行,可见你对其他的诗人的技艺也很懂。
伊:但事实上我只对荷马感兴趣。
苏:存在一门整体的学问是诗学吗?(伊同意)。画家不仅能评判某一个人的画,还能评价别人的画。音乐家、雕刻家类似。为啥你不行呢?看来你谈论荷马的能力并非来自知识。
伊:我也觉得奇怪,但是我就是能谈荷马。
苏:因为你擅长荷马是一种神圣的力量,才思如泉涌,灵感上头,才说出精彩的评述。
伊:说的太好了,是上天派我来解释神的话语。
苏:一个戴着金冠,感染假日的气氛,身临祭奠,痛苦流泪,什么也不会失去,没人伤害他,然后他痛苦流泪,你觉得他清醒吗?
伊:他丧失理智。
苏:所以你就是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缪斯吸引了诗人,再吸引你这个诵诗者,最后吸引了群众。
伊:你能论证吗,我感觉我诵诗时并非如此,我可以朗诵证明。
苏:打住,先让我提问——哪部份你最拿手,还是说全部?(伊:全部)
苏:荷马谈过开车治病修房子钓鱼,分属不同的技艺,你能否选一个最适合诵诗人的评判的段落?
伊:所有段落最适合评判的都是诵诗人。
苏:那你诵诗的技艺包括了所有其他,比如开车治病修房子钓鱼?!(这里类比于苏格拉底批判的智慧作为指导各色学问的学问是一种虚妄)

柏拉图对话录——卡尔米德篇

伊:诵诗人知道男人女人、奴隶自由人分别该说什么话。
苏:诵诗人比医生更加清楚知道病人的统治者该说的话?比牧牛人更知道牛发狂时说什么话?比纺织女恶更加知道有关仿羊毛该说的话?
伊:这种情况他不会。
苏:诵诗人知道训诫士兵时说什么话?
伊:对,这是诵诗人知道的。
苏:如果你知道马跑的好不好,那是凭你骑马的技艺。你懂得军务,那是因为你做将军的能力,还是因为你做诗人的能力?
伊:我不觉得有区别。
苏:所以将军和诵诗人是一种技艺?你是最牛逼的诗人,那咋不当将军呢?
伊:我是外邦人。
苏:咱们有外邦人做将军啊!你一定是不愿意把你真正牛逼的地方告诉我,你这个骗子。还是说你真的是由于神圣的力量得以解释荷马?
伊:好吧,我是神圣的。

我的思考

其实我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和卡尔米德连起来看,卡尔米德从理论上讨论了指导一切具体学问的智慧是不存在的,这篇文章则用一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声称有这种智慧的诗人是怎么被苏格拉底调戏的。下次大家看哪个大佬装逼太过,可以用这招找他单独聊聊!(其实我试过,大佬闪烁其词,然后滔滔不绝的“吟起诗来”,无奈我无法像苏格拉底要求伊安那样要求大佬打住。)可见不懂装懂的人性之规律被柏拉图揭示的淋漓尽致。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小希庇亚篇

背景

小希庇亚篇(Hippias Minor)是柏拉图讽刺希庇亚的傲慢所写的文章。希庇亚是智者学派的大咖,也是几个柏拉图着重批判的对象。我倒是认为掌握真理,傲慢也无可厚非,所以暂且不诛心,看看他们的讨论具体如何。背景是希庇亚演讲装了个逼,引得众人喝彩,苏格拉底就在他结束后私下想拆穿他的西洋镜,精简他们讨论如下:

内容

苏:是奥神牛还是阿神牛(奥德修斯v.s.阿喀琉斯),为啥?
希:阿神勇敢,涅神(涅斯托尔)聪明,奥神狡猾。
苏:聪明狡猾有区别吗?
希:狡猾是虚伪的。虚伪和诚实的人不同。
苏:虚伪有能力做事吗?
希:有,尤其有能力骗人,依靠精明骗人。
苏:如果精明,那他们明白自己做什么?
希:是,他们故意加害于人。虚伪的人拥有说假话的能力。
苏:因此最有能力说假话和真话的是同一个人(有能力者),对各行各业适用。
希:同意。
苏:所以奥神是虚伪的,那他也是诚实的,阿神也如此,不互相对立?
希:不一样。阿神说假话不是故意的,奥神自觉故意说假话。
苏:但是阿神在荷马笔下更加狡诈,更是骗过奥神。他和奥神说自己早上回家,和埃阿斯是另一套说辞。
希:不同意,阿神可能是无意识说谎,奥神故意的。
苏:根据之前推论,故意说谎的更有能力,比无意说谎的好。
希:直觉并非如此,法律上也并非如此。
苏:自觉犯错好,还是不自觉犯错好?比如:谁是更好的运动员?故意跑的慢的,还是并非跑的慢的?
希:故意跑的慢的。
(摔跤、身体训练、音乐等例子亦是如此。)
苏:眨眼是眼睛的缺陷,是自觉眨眼,还是宁可不自觉的眨眼?
希:自觉的眨眼。
苏:那么在各个案例中,都是自觉的比较好,包括撒谎。
希:我不同意。
苏:正义是一种力量或知识,灵魂的知识和力量越强大则越正义,故意做恶的人有更强大的知识和力量,所以他更正义,更好。
希:我XXX

我的思考

这里其实是讨论了诚实的性质,令人吃惊的是,希庇亚的观点更加符合我们的直觉,而苏格拉底倒像是在诡辩。当然是不是诡辩要有理有据。

其实核心就是在评判是故意跑慢点运动员好还是无意跑慢的运动员好这件事上。从跑步能力上来说,自然是故意跑慢的运动员好。但我们评价的好坏似乎是如下方式:

如果运动员拿了好处打假赛,那他的收益建立在国家的荣誉损失上,即是个人受益,但从国家角度由于更大的损失谴责他。
如果运动员损人不利己,故意跑坏的运动员比无意跑慢的人由于主观的选择,结果上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运动员不可能经过彻底的思考,然后作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因为没有人喜欢恶(苏格拉底自己说的),所以在这方面运动员必然是无知的。
另外苏格拉底还讨论了更加泛化的形式——正义就是有更多知识和力量,故意说谎的拥有更多知识和力量,因此更正义。我是这么看的,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欧绪弗洛篇

背景

欧绪弗洛篇(Euthyphro)讨论的是虔诚。背景是苏格拉底遇到欧绪弗洛要去控告他老爹杀了他们家的仆人,而事情的经过是那个仆人杀了人,他老爹把仆人绑起来然后去告官,结果回来发现仆人死了。人们认为他控告父亲不虔诚,然而他作为神职人员声称虔诚的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

内容

打假苏问欧什么是虔诚,欧说虔诚就是起诉杀人犯,宙斯把他爹给干了,民众信仰宙斯缺斥责他,自相矛盾。苏问,神之间会互相仇杀斗殴吗?答曰是的。苏问包括虔诚的全部内容的基本的型是什么,欧说:凡是令诸神喜悦的就是虔敬的。苏说,如果两个神意见分歧,一个认为正确,一个认为错误,那么一件事又虔诚又不虔诚,矛盾。欧说,至少在杀人这件事情上诸神一致。苏问:有什么证据?欧说这个事情很清楚。

苏退一步,假设虔诚是所有神都喜爱的事情,那怎么通过性质判别虔诚——虔诚之物之所倚虔诚是因为诸神赞许他,还是因为他虔诚所以诸神赞许?欧一脸懵逼。苏问:神喜欢虔诚的东西是因为他是虔诚的还是别的原因?欧说就是这个原因。苏说:那么被神爱的东西和虔诚的东西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他们的原因不同(一个是神爱他,一个是他本身是虔诚的)。换句话说,虔诚没有被彻底考察,也就是他被神所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欧一脸懵逼。

苏决定主导他回答——公正的一定是虔诚的吗?答曰是。苏:所以虔诚是公正的一部分。(这句话有问题,假设虔诚和公正对应着两个限制集合,那么可以认为公正限制比虔诚多,公正的限制集包含虔诚的限制集;但从符合条件的事物来看,公正的事物是虔诚事物的一部分。苏的数学要加强。)苏:那不妨了解一下虔诚是公正特性的哪一部分。欧同意,说公正中和神的侍奉有关的交虔诚。苏:侍奉是照料,也就是提供好处。欧同意。那做虔诚的事对神有益?欧否认,说侍奉是努力服侍主人。苏:假设医生侍奉带来健康,那凡人服侍神的结果是什么?欧转移话题。苏强拉回来:如果说献祭祈祷就是把东西送给神并请求恩赐,所以虔诚是向神乞讨和给予的知识。欧同意。苏:那神能从给予中获得舍恩么好处?欧:荣耀、崇拜、善意。苏:所以虔诚的东西是使神喜悦的而非有用热爱的东西?欧:没区别。苏:之前已经讨论出使神喜悦和虔诚由于本质原因不一致不是一回事,又转回来了。欧逃跑。

我的思考

虽然我们国家是无神论,但这篇文章却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启示。本质上,可以认为虔诚是一个非常虚妄的词汇,他可能不代表任何真实存在的意义,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照欧绪弗洛的意思,一个事情虔诚的原因是诸神喜欢,而诸神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他虔诚,因此诸神喜欢和虔诚两者都没有立到生活的实处,而是两个完全分离于生活的概念,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就是不存在于世。类似于卡尔米德篇的智慧,不存在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迷惑人,因为无法在现实中寻找反例,比如作为指导学问的学问的智慧,又比如由于虔诚而被神喜爱的虔诚,本质上都是堆一堆看似严密逻辑和抽象名词的事物,但最终起因的链条要么是不存在,要么又连回了抽象的名词。现实生活中,区块链,p2p金融,比特币,这些骗人的把戏往往都运用复杂的逻辑和看似高深的名词互相包裹,用以隐藏其虚妄或虚假的包裹,甚至通过上当者不理性的投入增加其合理性的表象。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吕西斯篇

背景

吕西斯篇(Lysis)谈论的是友情的问题。在柏拉图对话录中似乎友情和爱情的界限不十分明朗。在我看来,但从关系上看,爱情无非是需投资然后负责任从而更加亲密信任的友情,许多性质都可以互相套用,因此在讨论上没必要分开来说。我相信对话录中的友情是一种广义的两人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包括爱情,也可以囊括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

内容

这是苏格拉底和一些年轻人的轻松对话,苏格拉底为老不尊的调侃吕西斯——他的父母特别爱他,一定允许他做所有他想做的事,答案是非,比如驾车仆人都比自己权力高,吕西斯表示有可能是自己还未成年,苏格拉底说他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有很多自主权,延伸出来人们倾向于把事物交给内行的人做(听说咱们国家学术圈还真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擅长什么,不会有人允许我们自由行事。那么交朋友的本质会因为毫无用处的事情吗?(答曰不会)反之,拥有知识会使所有人爱上这个人,因为他是有用的。

吕西斯估计被问懵逼了,让苏格拉底去祸害他的挚友梅涅克塞努。对话太复杂,观点较多,最终还导致了非常变态的矛盾,所以说细节还不如读原文。不如总结如下:

  1. 爱与被爱,谁是谁朋友?若互为朋友,那么被爱的人可能恨爱的人,朋友是敌人。若只有互相爱,才互为朋友,则孩子有可能恨父母,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若爱的人是朋友,那么很多人是爱他们的人的敌人,导致敌人就是朋友的悖论。反之,被爱者是朋友也可以导致相同结论。我认为这段对话非常拉垮,只要认定父母不一定是孩子的朋友急解决所有矛盾——结论:互爱者互为朋友。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拉凯斯篇

背景

拉凯斯篇(Laches)主要讨论了勇敢的定义和性质。故事开始于几个父亲希望苏格拉底帮他们一起讨论拿个主意,该不该让儿子去学习作战技艺。首先他们讨论的问题是应该以什么尺度去评价(a) 少数服从多数 (b) 专家意见。显然,咨询一个专家比较靠谱。下面一个问题——谁是专家,是体育老师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考虑目的还是手段,如果问孩子去哪里学体育比较容易学的好,这个问题的专家确实是体育老师,然而该不该学却不是。

内容

为了具体讨论该不该学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学习作战技艺的目的——提升孩子的灵魂与美德,而这里特指勇敢。苏格拉底开杠——何为勇敢?拉凯斯答曰,不逃跑+坚守阵地。杠曰:游击战的人跑着打算勇敢吗?答曰:不逃跑是指步兵的打法。那么一般意义上(骑兵/步兵/航海家etc)勇敢是什么?答曰:灵魂的忍耐。杠曰:愚蠢的忍耐不是高尚的,勇敢是高尚的,所以不是所有忍耐都是勇敢的。然而,如果一个人精于作战,算准了要赢,所以坚守,另一个人没把握算不准,但还是坚持留下来了。前者更为聪明,后者更为勇敢;所以究竟是拥有知识还是不拥有知识的人更勇敢呢?(苏格拉底这个杠的好啊!)

尼西亚斯加入讨论,说勇敢是一种智慧,在各种事情上激发人恐惧和自信的知识;然而拉凯斯开杠了——充分意识到危机的专业(医生、农夫)虽然自信,都不能算是勇敢者。尼西亚斯进一步解释——医生知道疾病与健康,但不知道是生好还是死好,而勇敢者是知道害怕与希望的理由的人。(不知道为何拉凯斯和尼西亚斯撕逼了,然后生气不跟他讨论了,可能觉得他强辩荒谬)。

苏格拉底对尼西亚斯重新进行考察:美德的一部分是勇敢,还有其他部分(获得同意)。可怕的事和希望的事是未来的,关于他们的知识是勇敢的吗?(获得同意)苏格拉底重点来了:知识往往是对同类事物的额,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获得同意)。我认为这确实是尼西亚斯的说法难以精确把握的核心原因,因为关于希望和害怕的理由的把握似乎不属于知识的范畴,比如是否应当对即将光荣赴死感到恐惧无法通过知识来把握。苏格拉底放出了重磅炸弹:如果勇敢是一种知识,同时它是关于未来的善恶的把握,那么他必定也包含对过去和现在善恶的把握,那么他已经十全十美,不再需要正义、节制、虔诚等美德了。与前面勇敢是美德的一部分相冲突。

从我的思考上,上述对话主要是对勇敢把握的两个误区。拉凯斯讨论的都是勇敢的子集,例如勇敢的一定是怎么样的,而尼西亚斯试图讨论的是超集,即什么样的一定是勇敢的。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卡尔米德篇

背景

卡尔米德篇(Charmides)不再是关于生与死的宏大叙事,而是开始认真的通过“节制”这个切入点讨论起了智慧的含义。

在讨论之前,我先想开开脑洞,利用自己的经验来谈谈对节制的认知,然后在映照着对话录,考察自己的不明之处。节制,我直觉上认为就是对似善实恶的理性克制——比如鸡腿虽香,容易长胖,那么我虽然第一反应是再加个鸡腿,但理性上想到容易长胖,遂作罢。换句话说,就是克制人的情绪渴望接受的不好的东西,用理性去追求善。

内容

苏格拉底问卡尔米德何为节制,卡尔米德和朋友给了几个答案,苏格拉底一一反驳。

  1. 节制是一种平静。反驳:节制一定是好,在打仗、弹琴、学习等事物中敏捷而非平静是好。所以节制无法完全用平静概括。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

背景

斐多篇(Phaedo)的背景是苏格拉底在被执行喝毒酒死刑的前几个小时,他的好友和他展开了对于是否惧怕死亡的讨论。依我看,这也同时是柏拉图借着死亡的讨论的契机,开启了其关于理型世界的讨论。我认为这篇非常精彩,直击真正的很多哲学问题的本源,因此将详细分析其讨论的脉络:

苏格拉底的朋友们希望了解苏格拉底赴死前的感受,了解他是否真的乐意离开人世。苏格拉底给出如下解答——人的生活是物质的也是灵魂的生活,死亡是物质生活的陨灭以及灵魂的分离,而分离的灵魂不用再关心衣食住行等凡尘俗事,从而更加接近于神灵。绝对的真善美是无法通过感官觉察的,一定要通过理智才能把握。根据我的经验,人在专注于思考的时候确实比吃好吃的时候能获得更加源远流长的精神满足,而满足的本质正是对问题更加本质的思考所得。而苏格拉底的意思大约如此——在死亡脱离物质诱惑后可以更好的追求这样的精神生活。因此,苏格拉底补充道:哲学家就是终身在克制物质生活和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为好的死亡做准备。依次可知,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追求的是一种物质的生活——金钱、美女、好酒好肉,那么他在死时一定是不幸的,因为这一切他所看重的东西必然的离他而去。相反,哲学家因为能够更好的追求精神生活而乐意去拥抱死亡。

然而,在场的人士和我有着同样的疑虑:死亡时为什么灵魂不会随之彻底毁灭?

灵魂是否死后保持着智慧?

苏格拉底做了类比——对立的事物产生对立的事物:变美的前提是丑,变大的前提是小。活与死对立,生产生死,死产生生,存在复活。这点倒是没有问题,大约是一个系统守恒的思维——地球上如果生的都趋向于死,而死不产生生,则最后都得死;从科学生物角度来看,吸收太阳能创造有机物,并被人类食用产生新的人类的过程便是复活的过程。(我去,这和佛家的轮回本质上就是一码事!佛教是不是搞抄袭啊?)

同时,灵魂存在对生前知识的记录,而学习则是灵魂对生前知识的回忆。人从不会语言到会语言,不会数学到会数学,本质上来自于老师启发式的提问唤起这种回忆。这点也有其道理,因为我一直在思考——在我不会语言的时候我的父母是如何教会我语言的?毕竟教学即信息传递,只能通过言语才能够明确传达。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克里托篇

背景

克里托篇(Crito)继申辩篇后,讲述了苏格拉底的友人Crito劝说苏格拉底逃跑以逃避雅典判处他的不公正的死刑。全文主要脉络就是Crito摆出该逃跑的理由,而苏格拉底加以回绝。

克里托的劝说

  1. 克里托有条件和能力帮助苏格拉底逃走,如果他没有帮助,会遭人议论,苏格拉底不逃走会导致克里托名誉受损。
  2. 苏格拉底有自己的孩子需要抚养,选择死亡是一种逃避,是懦弱的。
  3. 苏格拉底的敌人要伤害自己,而苏格拉底不逃走正中敌人下怀。
Read More

柏拉图对话录——申辩篇

背景

申辩篇(Apology)是柏拉图对话录的首篇,以苏格拉底的审判和辩护为场景引出了广泛、重要且根本的哲学问题。

背景很简单:那个时代的雅典是言论自由的时代,公民在遇到纠纷时为了争取权益,经常要在法庭上辩论,因此以辩论为长处的许多人大行其道,在这称之为智者或诡辩家(Sophist)。他们的特点一是声称自己才智高明、掌握真理并擅长辩论,二是为了帮助公民赢得辩论从而教学辩论技巧并收取报酬。这时,苏格拉底出来砸饭碗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智者们不断深挖自己的论点,直至出现自相矛盾或无法自圆其说,从而迫使他们承认自己不掌握真理。显然,这件事情非常遭人恨——一方面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二方面人性天生的不爱承认自己错,尤其是苏格拉底这种破坏别人根深蒂固的认知的做法。然而,这帮俗人找不着什么特别靠谱的方式报复苏格拉底,于是就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指控苏格拉底,由此引出了苏格拉底在法庭的申辩。

内容

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首先对其中的一些指控的罪名加以辩驳。

  1. 苏格拉底多管闲事,胡言乱语,以较弱的论证击败较强的论证。(当然了,一个农民跑来和一个律师废话了一大通,然后告诉计算机学家他根本不懂什么是计算机,这农民是不是完美符合了上面的指控?)
    苏格拉底很鸡贼,故作弱小。对于这个指控,他的辩驳是他认为自己缺乏智慧,所以希望向声望高的人讨教一二,这些高人(诗人、剧作家、鞋匠)往往在自己的领域很有声望,并非常自信自己懂得真理。结果讨教深了,发现这个高人也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还被问迷糊了。
Read More